|
新聞詳情
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水體的關系瀏覽數:7次
魚類的嗅覺有一定的感知范圍,同時也有它的盲區。魚類的嗅閾值是可以根據水體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水體的溫度越低,則魚類的嗅閾值就越大,相反則小。還有就是水體呈味度越高,則魚類的嗅閾值就越小,相反則大。我們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假設:設已知水體呈味的閾值為0.01-30PPM,設已知魚類的嗅閾值為1-80PPM,那么,由于水體呈味的干擾,魚類只能感覺到水體中呈味物質揮發在30-80PPM之間的氣味。也就是說,30PPM以下的氣味已經成為魚類嗅覺的盲區,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營養類物質的原料如果含量不夠高,自身所攜帶或揮發的氣味達不到30PPM,魚類就很難發現它的存在。相反,假如魚餌的呈味度超過了80PPM,特別是那些各類香精含量高的魚餌或添加劑,那么魚類同樣不能辨別或接受,只有當魚餌在水中經過稀釋、擴散和水中生物化學分解等逐漸降低其呈味度后,魚類才會慢慢接近。因此,了解魚類的嗅閾值的變化及與水體的關系,在垂釣時對魚餌的選用至關重要。 a、自然水域:適合垂釣的自然水域包括有海洋、江河、湖泊和池塘等。因受環境的影響,自然水域的水體質量較好且水體呈味度偏低。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魚類其嗅閾值都比較大,對水體中存在著的各種各樣的揮發性氣味物質都很敏感,即使呈味度很低的物質出現,魚類也能感覺的到。尤其是在春秋兩季,水溫較低,魚類的嗅覺會變得更加靈敏,垂釣時使用紅蟲或蚯蚓會有很好的漁獲,而使用商品餌則常常無魚問津。這是因為商品餌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含有一定量的香精成分,導致其魚餌的呈味度大大高出了魚類此時的嗅閾值范圍。因此,在自然水域垂釣,用餌應以營養成分含量高、呈味度略低的魚餌為主。很多營養原料包括有氨基酸、維生素和蛋白質等,自身都有一定的揮發性氣味,雖然這類揮發性氣味的呈味度相當低,但仍在魚類的嗅閾值范圍之內。所以,在水體質量較好、水體呈味度低的情況下,不但營養類物質所呈現出的揮發性氣味對魚類會起到一定的誘食作用,同時,魚餌適口性的好壞也會顯得尤為突出。 b、人工水域:適合垂釣的人工水域包括有水庫、人工湖泊、人工河、水渠及池塘等。與自然水域相比,除了大型的人工水庫和人工湖泊之外,一般的人工水域的水體質量相對較差且水體呈味度也偏高。在大型的人工水庫和人工湖泊垂釣,其魚餌的選用方法與自然水域基本相同。而在一般的人工水域或水質略差的水體中垂釣,其魚餌及誘食劑的選用應以呈味度適中并適量添加一些廣普抗應激類藥物為主。因為在這一類型的水域中,由于受水體呈味度的影響,魚類已經很難再感覺到由一般營養原料所揮發出的氣味或味道。所以,適當提高魚餌的呈味度會使魚餌更容易被魚類所發現。 c、池塘:池塘有天然池塘和人工池塘兩種。在這里用單一章節來講述池塘釣法,是因為池塘釣法目前已經成為垂釣中的一個主要的分類。用通俗的話說,在自然水域垂釣被稱為是海釣、野釣、庫釣和溪流釣等等,而在池塘垂釣則被稱為是放釣。在人類的社會進程中,每個時代都會有與其相關的歷史產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放釣就是目前這一時期由商業行為衍生出的一中新型的垂釣方式。放釣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池塘內原有的水產養殖魚來進行放釣,二是只使用池塘水體,而魚則由外部引進。剛剛開始放釣的池塘,我們稱之為新坑,把長期放釣的池塘稱之為老坑。新坑的水體質量要好于老坑,但又略遜于其他的人工水域,所以在垂釣用餌上仍應以呈味度適中并適量添加一些抗應激類藥物為主,而老坑因長期的餌料投放勢必會造成水質的惡化,所以在垂釣用餌上則應以呈味度偏高并多添加一些抗應激類藥物為主。 d、競技池:競技池是池塘的一種,有臨時性和專業性之分。臨時性競技池因所選用的池塘各不相同,其水體質量差異較大,所以用餌的變化也就非常大。在臨時性競技池垂釣,首先要觀察和判斷水體質量,估算水體呈味度的閾值范圍,然后再因地制宜,確定用餌的方向。一般專業性競技池的水體質量都不好且水體呈味度偏高,這是因為經常性、大規模的集體垂釣導致池塘內的魚餌大量殘留,況且魚類經過反復的被釣和釋放,使其魚類的機體內外廣受刺激,大部分魚類都處于應激狀態下,因此垂釣時應選用呈味度偏高并多添加一些廣普抗應激類藥物的魚餌。 e、活水水域:河流、山溪和水渠等均屬于活水域,包括排水時的水庫和人工湖泊等。因為水體的流動,魚餌自身的呈味度極易擴散并降低,所以在用餌時要選擇呈味度略高且緩釋效果好的魚餌。漲水釣魚,落水捉蝦。說的是魚類可以利用側線感受水位的高低,當水位降低時,魚類會緊隨水體流動的方向而行走,其目的是避免擱淺,而蝦卻常常因擱淺被捉。漲水時因外來水體流動會帶來很多食物,可促使魚類的攝食**的增強,因而此時垂釣其時機最佳。 f、污染水域:污染水域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體質量、造成水質惡化的水域。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野外的自然的垂釣環境越來越惡劣。又因某些地區地下水位低且水資源貧乏,使得許多垂釣愛好者無的放失,不得已也只好找些污染程度較輕的水域去垂釣。對于魚類而言,水體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基本元素,水質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魚類的攝食、生長、繁殖和存活。pH值是指水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圍內,pH值不僅與水中溶解物質的溶解度、化學形態、特性、行為和效應有密切關系,而且對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除了pH值以外,水體中所含的其他物質如氮、氨、磷等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以及重金屬等等,如果指數超標也會影響魚類的生存。由于水體受有機、無機還原性物質污染時溶解氧會降低,嚴重時可以造成魚類的窒息死亡。因污染水域的水質惡劣且呈味度極高,所以在垂釣時必須提高魚餌的呈味度,以及在魚餌中要大量添加廣普抗應激類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