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釣魚分享之競技池釣猾口魚技巧分析瀏覽數(shù):7次
1、魚變滑的原因從魚的生理學上講,魚類對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會產(chǎn)生應激反射,它們具有很好的記憶能力,這樣就會使它們形成判斷。那么魚類是否有智商呢?最近科學家通過試驗表明;魚類的智商極高,它們甚至可以使用工具,而且有長期記憶能力和復雜的社會結(jié)構(gòu)。科學家甚至稱,魚類將成為人類的繼承者和地球的新統(tǒng)治者。另外,有關垂釣的實驗證明:成年的魚被釣過后,會對釣組以及餌料行成記憶,鯉魚記憶的時間長達6天,鯽魚能記住4天。這只是單體實驗的結(jié)果,如果再加上它們?nèi)后w間的相互學習和影響,我們就會看到魚是在有意識地和釣者周旋。說到底,滑魚就是我們訓練出來的。當魚被我們不斷地釣放之后,它們很容易對存在的危險的釣組及釣餌形成記憶,從而加倍小心。
2、魚變滑的過程,有一個剛建好的魚池,投入一批從來沒被釣過的生口鯽魚,當它們充分適應魚池環(huán)境后,我們開始進行釣放實驗。第一輪,我們釣出20%的鯽魚,然后把魚放回池子繼續(xù)釣。第二輪,在同樣的時間里,我們的釣獲不到10%,持續(xù)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第五輪,已經(jīng)有很多人釣不到魚了。如果經(jīng)過多日的持續(xù)釣放,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池魚越來越難釣,能釣到的魚的人也將越來越少。從我們的角度觀察,一開始時浮標出現(xiàn)動作就能上魚;過一段時間后得擇口才能上魚,需要判斷哪一口才是真口;再過一段時間,即使是擇口也有差異——同樣的中魚信號,卻釣不上魚了。當浮標的信號變得亂七八糟、根本沒有規(guī)律可找的時候,魚就已經(jīng)徹底滑了。換成鯉魚,還是一樣的實驗條件,便結(jié)果卻不相同。第一輪,鯉魚吃餌很積極,但將它們放回魚池后再釣就很難了,即使是沒被釣上過的,也不會輕易地上鉤。如果是反復釣放,那么鯉魚要比鯽魚更難對付,有時它已經(jīng)偷偷吃餌,但浮標卻一點信號都沒有,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標尾輕晃一下,即便你僥幸釣到了,那它也會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發(fā)力掙脫。其他的魚種也會有類似的變滑過程,都會對釣組及釣餌形成一定的認知。它們既想吃到餌,又存有戒心。結(jié)果,它們就用自己的方法反復試探,從而造成不規(guī)則的浮標信號。但遭遇滑魚對我們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競技比賽中。當你面對滿池的滑魚,“得釣且釣”的做法將會讓你永無翻身之日,找到釣取它們的方法才是唯一的選擇。
3、變化用餌,滑魚盡管滑,它們也會對食物有需求。但滑魚只會對可口的餌感興趣,它們不像生口魚那樣見餌就狠吃,通常都會先做一番觀察和試探,即使吃餌,也只會叼在嘴邊,并不急于吞餌。最重要的是,在同一個魚池用同一種餌釣的時間長了,對此種釣餌會有所警覺,當我們變換餌料后,又會有個上魚的高峰期,然而這樣的周期會越來越短,最后只能用沒有味道的餌料。因此,不論是餌料的味型還是狀態(tài),對于釣滑魚來說都要及時變化。當滑魚對某種餌料從喜食到厭食甚至拒食時,其表現(xiàn)為吃口變慢、過程變長,這時就需要改變餌料的味型了。開始不要改變太大了,也就是選擇味型相近的,比如在腥型中選臭腥或鮮腥,在香型中可以選果香、谷物香等。當然,有時做出大的變換很可能取得突破,但這是在不得己時拼一下。餌料狀態(tài)的變化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首先,狀態(tài)不一樣的餌對浮標信號的反映會有一定影響,霧化好的餌,虛的信號多一些,黏一點的餌,信號通常會比較穩(wěn)。其次,大家都知道餌料的霧化對誘魚十分有利,但對于釣滑魚來說,餌料霧化快會讓它們興奮,這將使我們無法準確地辨別中魚信號;沒有霧化也不行,誘不來魚我們就不可能釣到魚。另外,餌料的的輕重很重要,釣滑魚通常用比重輕的餌較好,因為魚池底部都會有漿層,餌過重顯然會對底釣造成影響;滑魚吃餌很謹慎,輕餌更容易被吸入口,如果能再調(diào)整好餌料的適口性,效果會更好。有時明明已經(jīng)找到了很好的應對之法,但還是拿不上來魚,為什么?其實,問題就出在綜合技術的運用程度上,這才是病根兒。提升綜合技術水平是釣好滑魚的唯一途徑,技術到提高了,滑魚就會變的不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