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釣魚分享之路亞鼓輪瀏覽數:299次
鼓式輪和水滴輪在構造原理上基本同出一轍,只是某些部件所處的位置不同。多數的鼓型輪(SVS剎車結構)的SVS剎車調整與線杯摩擦力調節鈕在同一側,而水滴輪的SVS剎車調整與線杯摩擦力調節鈕多設計在分別兩側。
水滴輪的體積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儲線少,適合路亞垂釣時短距離多次拋投的要求,以便減少垂釣者的體力消耗。另外這兩種漁輪的重心位置不同,水滴輪的重心位置靠前,鼓型輪則在其中心位置。由于水滴輪大小基本相同,所以其拖拽力也基本相同,因此他們不適合垂釣體積太大的魚種,而鼓型輪則有很多種,垂釣者可根據目標魚種體積的大小和力量及所需儲線量來選擇不同大小的鼓型輪子。
拋餌輪的最初調整:
下面的建議并不能讓你拋的很遠,但能有效的防止炸線(炒米粉)的發生。且能讓你的拋投更順暢輕松。讓我們先不去管如何用你的母指控制你的線軸這回事,你只要認真的按照下面的幾條指示去做就行了。
1.調整線軸的緊張度(用這個在搖柄邊的圓型小紐): 先調到你路亞或鉛墜在你輕微抖動竿尖時能有少許下滑,但不會一直滑到地面的程度。這是對初學者的一個合適的緊度。我們現在的目的是控制而不是拋投距離。 2.調節剎車: A磁力剎車系統的輪:你可以用下面的調節紐來調節。 把這個旋紐旋到75-80%的剎車力度上。
握輪手勢:
用你的母指壓在線軸上,用力按下出線開關。母指的壓力保持在能控制住鉛墜不會滑動。保持母指的壓力千萬不要松開!!把竿垂直高舉過頭頂約2:00的方向。象你要舉拍擊打一個高球一樣。用你的前臂和手腕發力向前揮竿,就像拿把錘子在面前的墻上訂釘子。但動作要稍微比釘釘子柔和些。不要松開按住線軸的母指!,反復練習幾次找找感覺。不要用太大勁,現在還不是該發力的時候。 熟練了上面的步驟就開始你的第一次拋投吧。象練習的那樣揮竿,當竿尖指向12:00點方向的時候松開你的母指,讓鉛墜飛出去,保持竿尖在10:00-9:00方向,讓鉛墜向前飛行。反復練習幾次,還是不要發大力,不要怕拋不遠,現在只是在學控制,現在可不要炸線(炒米粉)。 學習使用母指控制并拋向更遠的距離:在你對上面的練習步驟有了不錯的體會和感覺后。你可以漸漸的放松線軸緊張調節紐和減少剎車套的數量。與此同時,更多的依靠你的母指對線軸施加或減少壓力來平衡拋投時的線軸初速度和墜飛行中的減速度,來防止炸線和拋的更遠更精確。記住,無論何時你的母指都不能完全的離開線軸,尤其是在線軸高速轉動的時候。這是確保成功拋投的關鍵!! 母指在拋投的尾聲是起著重要作用的,當你的路亞剛剛撞到水面的時候,用母指剎住還在飛轉的線輪來保證落點和不炸線。慢慢培養你的母指直到它取代你的線軸緊張紐。這個紐全開后,要用母指防止線軸會左右移動。 在適應和熟練了短距離拋投后,你可以慢慢的減少剎車套來達到更遠的拋投距離。 希望你能最終掌握流暢拋投。 你還可以進階到不用把竿舉到2:00的方向再拋。利用竿的彈性和路亞的重量,把路亞彈射出去。這將使你用更小的動作和體力來完成更遠的拋投。 如果學到這里你還沒半途而廢的話,你可是試著讓你的路亞不再緊貼竿尖,放松你的路亞約10CM,這樣更容易蓄能來利用竿的彈性拋投。這種拋法要小心路亞會纏在竿頭或掛住竿尖的導眼,千萬別出什么岔子! 最后,如果你能掌握基本的拋投,又能得心應手的控制你的鼓輪,接下來才該回到“練習,練習,再練習”這一老生常談上。為更遠的距離,更高的精準度和更多的技巧,你得---練習,練習,再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