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源沁新材料有限公司
納米碳化硅|納米氮化硼|納米氮化硅|納米氮化鋁等新材料
新聞詳情

秋天降溫后如何釣魚

瀏覽數:118 


來源:釣魚123  作者:李東  發表時間:2014-12-2055

   一年有兩個釣魚高峰,一個是春天,一個是秋天。進入球天后,氣溫持續下降,魚的食欲由旺盛漸漸轉向低迷。秋季降溫并不是勻速的,深秋后往往會出現一個或多個大幅降溫,這預示著一年的釣魚活動基本結束了。其實,第一次大幅降溫的兩天內,是個不可錯過的釣魚機會;之后的降溫前后,魚口也會出現些許反彈,但會逐漸減弱,差得越來越多。

   魚是變溫動物,秋天正是它們儲備體能以備過冬的重要時期,因此食欲特別旺盛。秋釣與春釣是有明顯區別的,春天時,魚咬鉤的時期很密集,大規模中魚的黃金日子相對集中,也就那么一周左右的時間;秋天時,大規模中魚的時間持續較長,可長達一個月或更久,而一次大幅降溫又會給魚類一個明顯的信號——冬天臨近了,抓緊時間來一頓最后的晚餐吧,這是它們的本能。

   據我所知,深秋降溫后就很少有人涉足水邊了,原因并不是魚情的瘋狂程度不夠,二是確實沒啥魚情。不過,筆者卻竭力推薦在這個時候出釣,這里面是有原因的。有野釣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隨著秋天溫度的持續降低,釣魚人手里的手竿會越來越長,一直發展到用多長的手竿都沒戲,最后大家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海竿族表演,而幾天過后,海竿族也偃旗息鼓了,因為魚群已經躲到水庫中間去了,總之是不咬鉤了。

   很多人以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是水溫低。實際上,水溫低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我們不妨打個比方:一壺開水合一杯開水哪個涼得更快?當然是一杯開水涼得快。照這個道理來看,大水庫水溫下降的時候,小水庫的水溫應該更低,里面的魚早該停口才對,可事實并非如此——總所周知,秋天最晚停口的是小水庫。這作何解釋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小水面水溫降得快,升得也快,太陽一照就能恢復到讓魚有食欲的溫度,這種解釋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大水庫的魚兒停口后,我依然去小水庫釣魚,并且是夜釣,正式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不過魚情卻挺令我滿意的,有時甚至還有驚喜,這說明當時的低溫只是對魚的食欲產生了影響,并沒有使魚徹底停口,可見深秋時節還是能釣魚的。原因很簡單,深秋時,魚兒趨于本能會集群活動——我們可以通過電視播出的查干湖冬捕活動領略魚類集群的壯觀景象,高密度的魚群并非龜縮在一處一動不動,二是在緩慢游蕩,只不過水面越大,發現它們的概率就越低,況且它們很少到魚竿能及的近岸活動。試想,我們是在一盆水里抓住一條小魚容易呢?還是在放養著十條小魚、能裝十盆水的池子里抓一條小魚容易呢?顯然是前者。大水庫不好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小水庫呢?小水面的概率總會大些,道理就是這樣。

   魚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決定著新陳代謝的速度——溫度高,代謝就快,反之則速度放緩。不過,無論快與慢,它們只要活著,就不可避免地要消耗體能,只要消耗體能,就不可避免地要通過進食來補充。千里冰封的北國之冬是一年當中溫度最低的季節,但是冰釣依然有魚可獲,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么為何大水庫難釣呢?大水庫在經歷了繁茂的夏季和成熟的秋季之后,水中食物非常豐富,莫說草籽。植物的腐殖質,就連遇冷后死亡的藻類尸體也會大量沉積在水體穩定的區域;加之冬季魚的新陳代謝降低,沒有很強的饑餓感,所以釣大水庫愈發困難。其實,此時釣小水庫也有同樣的問題,不過小水庫有一個大水庫所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俺就是前文所述的——水溫的變化快。

水溫低,魚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陽光照射后,水溫升高,魚的代謝速度加快。也就是說,在同一季節,小水庫中的魚的代謝速度要高于大水庫中的魚。筆者注意過這樣一個現象——在小水庫,當陽光溫暖、水面平靜時,我們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魚一動不動地在水面曬太陽,這種現象在大水庫是見不到的。它們在水面干什么?這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水面溫度高:溫暖的水面必然加速它們的新陳代謝,這就是深秋時節正午時分魚上鉤率高的原因。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我們是不是應該釣更小的小水面呢?那里的魚類食欲會更強。

   深秋時節,隨著水溫的降低,魚的活性會同步下降,進食動作也更加輕柔,加之該季節的對象魚多為體型較小的鯽魚,這就要求釣組盡量靈敏,符合該要求的只有手竿;另外,魚類有集群游向深水的習性,這就需要釣者使用上手竿。能夠保證高靈敏度的長手竿是6.3米手竿,再長的手竿靈敏度就要打折扣了,所以6.3米手竿是極限。在水庫,6.3米手竿仍然有鞭長莫及之虞,所以,能讓手竿發揮優勢的也就只有面積較小的池塘了。

   綜上可見,能滿足深秋釣魚條件的都是小水面。很多釣友在深秋釣不到魚就是因為選錯了水域,用錯了方法。

再說所大幅降溫,這是一種極端的天氣。在降溫的刺激下,池塘野坑內的魚會出現一個覓食小高峰。有人擔心降溫后魚會停口,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池塘中的水不會睡著氣溫的下降而瞬間冷卻,降溫的前一天和降溫當天是可以施釣的。

   如何選擇垂釣水域呢?首先是選擇面積不大的水域,比如竿坑。隨著氣溫下降、魚口漸稀,一些竿坑老板會疏于管理,不在投放新魚,于是坑里坑外生意慘淡,門可羅雀。不過,這坑里畢竟有少許幸存的漏網之魚,清庫底往往有驚喜,要是遇到了幾年前的老庫底子,那可就是意外收獲了。當然,秋季降溫后它們集中在一處就另當別論了。另一種是野坑,魚密度不大,平時就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蕭條的深秋就更沒人搭理了。其實,筆者的死人菜園子就是這類無人問津的小野坑,花不上幾個錢就能玩上一整天,遇到魚咬鉤就守住一點,不咬鉤就拎一把竿滿坑游走,看哪兒像有魚的樣子就在哪拋幾竿,多打幾個窩子也不用擔心為人作嫁。

   值得一提的是嗎,深秋釣魚要打一點窩子,這種窩和夏天打窩截然不同,深秋季節的魚雖然不拒絕食物,但不像夏季那樣貪吃,因此窩料要少,窩子的面積要略大,大概1平方米左右。我們可以將兩小把釣餌和一餌盆泥土和在一起,均勻地撒進釣點,不用補窩。這期間魚的活性不大,只要能把它們引來并留在一定范圍內逡巡游弋就可以了。

   長手竿雖然是降溫天釣魚的首選,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用長手竿的目的是盡量釣中間或者接近中間位置的釣點,但如果水面稍大,長手竿也難以企及時,我們就要改用拋竿類釣竿,如竿梢柔軟的筏竿對于魚吃口較輕的水域就有很大優勢,尤其是降溫后,這種優勢愈發明顯,其次是磯釣竿,小海竿效果最差。

這里需要提示的是,并非每次寒流來襲都可以施釣。雖然個別坑塘上魚時機持續較久,甚至能釣到結冰時,但是大多數池塘的魚口會隨著寒流的加強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如果是那種一夜之間就能使楊樹葉飄零的寒流來襲,或許當年的釣季就結束了。


登錄
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