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釣魚知識分享——魚餌霧化性瀏覽數(shù):11次
所謂霧化,是指餌料入水后在下行的過程中,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料溶解于水,并在餌料的運動軌跡上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化帶的現(xiàn)象,也就是俗稱的餌料后面拖著一個霧狀尾巴,在水中形成一片霧化區(qū)域。
一、餌料的霧化性兩種不正確的傾向:
一是多數(shù)傳統(tǒng)釣友不重視餌料霧化這一物理狀態(tài),即使本來霧化很好的商品餌在他們手中也會做成硬而粘的死面團;二是部分采用懸墜釣法的釣友過于夸大霧化的作用,不管什么魚情都希望餌料的霧化性很強,其結果適得其反。其實,霧化是面雙刃劍,他的好處是對餌料味道的迅速擴散、對魚的視覺刺激、對于調(diào)動魚的泳層、對減輕餌團的重量等方面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也應該看到,過度的霧化造成了釣點水質(zhì)惡化,比賽時餌料霧化引起的誘魚過度造成穿層魚過多使浮標信號雜亂、魚層不穩(wěn)等眾多不利方面,何況野釣大魚(鰱鳙除外)時,霧化餌形成的一團霧化渾濁的區(qū)域除了可以招來大量的小魚鬧窩外,有可能不但誘不來大魚,相反會將大魚嚇跑,因為野生大魚習慣了在水下尋找動植物碎屑卻不一定習慣霧化餌料在清水中形成的一小塊渾濁環(huán)境。
二、餌料霧化要根據(jù)魚情而定:
正確掌握餌料的霧化性就應該根據(jù)不同的魚情使餌料呈現(xiàn)不同的霧化狀態(tài)。一般來講,我們垂釣鯉魚、草魚等大型魚類時,應該將餌料控制在底層輕度霧化,從而使餌料中的細小顆粒或誘魚成分脫離餌料,使餌料的味道盡快擴散,這對于盡快誘魚進窩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更應該注意掌握霧化切莫過度的原則,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有的時候根本不霧化的餌料效果反而更好;手竿浮釣鰱魚、鳙魚時,餌料的霧化狀態(tài)就應該很好,特別是在初期的誘魚階段,只要能夠順利將餌拋入釣點,則要求餌料的霧化程度越高越好,當魚誘集成群后,則可以適當將餌打粘,降低餌的霧化速度;釣鯽魚等小型魚時,對餌料霧化的要求最為復雜,但有一個基本思路——初期誘魚階段,餌料的霧化要快,正常垂釣時餌料的霧化要適當降低,釣浮魚時霧化要快,釣底時霧化要稍慢,釣快魚時霧化要快,釣糗魚霧化要慢,魚吃口正常時霧化可以快,魚吃口滑時霧化要慢,魚層穩(wěn)定時霧化可以快,穿層魚多魚層亂時霧化要慢,釣棚淺時霧化要快,釣棚深時霧化要慢等等。霧化速度快慢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要根據(jù)具體魚情而定。
三、控制餌料霧化的方法:
一是幾種餌料搭配使用時,通過添加霧化速度快的餌料或添加劑(如雪花粉或白粉)可以達到增加霧化的目的,反之,減少霧化餌料的比例可以達到降低霧化的目的;二是餌料搓揉的次數(shù)少霧化速度快,搓揉的次數(shù)多霧化速度慢;三是加水量少的硬餌霧化慢,而加水量多的軟餌霧化快。垂釣時可以通過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改變餌的霧化速度。
|